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公路与水路运输论文_区域交通一体化下的综合运

来源:综合运输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1-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交通一体化 1.2.2 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1.2.3 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 1.3 主要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交通一体化

    1.2.2 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1.2.3 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分析

2.1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相关理论

    2.1.1 综合运输通道理论概述

    2.1.2 综合运输通道客运运量结构

2.2 客运运输方式的技术特征分析

2.3 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2.3.1 综合运输通道旅客出行过程分析

    2.3.2 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4 旅客出行运输方式的效用函数

    2.4.1 影响旅客出行选择行为因素的量化分析

    2.4.2 效用函数的建立

    2.4.3 旅客出行选择行为概率模型

    2.4.4 影响因素参数标定

2.5 本章小结

3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模型

3.1 基于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客运结构协调模型

    3.1.1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同机理

    3.1.2 目标函数的建立

    3.1.3 约束条件的建立

    3.1.4 模型的建立

3.2 模型的求解

    3.2.1 模型算法选择

    3.2.2 遗传算法求解步骤

3.3 本章小结

4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状态评价

4.1 客运结构协调状态评价原则

4.2 客运结构协调发展状态评价指标选取

    4.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2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4.2.3 客运结构协调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4.2.4 客运结构协调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指标的选取

4.3 客运结构协调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

    4.3.1 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4.3.2 评价结果的定性描述

4.4 客运结构协调发展状态的评价方法

    4.4.1 模糊数学理论相关概念

    4.4.2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状态隶属度评价准则

    4.4.3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状态隶属度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陆桥综合运输通道和兰西运输通道概况

    5.1.1 陆桥综合运输通道概况

    5.1.2 兰西综合运输通道概况

5.2 兰西综合运输通道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研究

    5.2.1 出行特征分析

    5.2.2 相关指标参数的确定

    5.2.3 参数标定

5.3 基于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兰西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模型及求解

    5.3.1 兰西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模型

    5.3.2 模型求解

5.4 兰西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状态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论文不足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文章摘要:区域交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交通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格局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上升空间和长远布局。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最重要的决策是确保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能够稳定、有序、协调的发展。综合运输通道是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主干,承担着区域客货运的主要流通任务,其客运结构的协调发展能够使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等硬件设施与信息技术等资源得到整合,提高区域交通网络的可达性,使交通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从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入手,分析综合运输通道中旅客的出行过程,从运输方式供给差异因素、旅客需求决定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三个层面来概括影响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因素。基于此,分别建立了考虑旅客不同收入水平的各运输方式的分担率模型和不考虑收入水平时的各运输方式分担率模型。第一种分担率模型的效用函数基于经济性、便捷性、快速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准时性等因素,给予各因素指标不同的权重;第二种分担率模型在深入分析以上六种影响因素的潜在关系后,基于出行费用、出行时间和附加时间(除区域运行时间外的等候、换乘、接续时间)三个因素建立效用函数,进而确定相关指标权重。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模型。旅客的出行选择行为与综合运输通道内交通运输方式的供需关系、交通结构和运输特性等之间具有协同性。分担率作为协调系统的序参量,各种影响因素作为系统的控制变量。考虑通道内运输方式供需关系相适应和通道总体运营效益最大两个原则,基于通道饱和熵建立模型的目标函数。结合变量的约束条件,构建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非线性规划求解。从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和整个客运系统的协调发展三方面评价客运结构整体的协调状态,依次选取这三个层面的系统协调状态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定性描述为“合理、较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极不合理”五个级别;基于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定量计算,得到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状态评价准则表,按照隶属度矩阵中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该通道客运结构协调状态的评价等级。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陆桥大运输通道中的兰(兰州)西(西安)综合运输通道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通过软件SPSS完成相关数据分析,采用MATLAB编程,运行得到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协调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并得到兰西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的协调状态等级为“合理”。

文章来源:《综合运输》 网址: http://www.zhyszz.cn/qikandaodu/2022/0131/590.html

上一篇:公路与水路运输论文_湖北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下一篇:经济法论文_论我国综合运输立法的基本原则

综合运输投稿 | 综合运输编辑部| 综合运输版面费 | 综合运输论文发表 | 综合运输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综合运输》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